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群星璀璨光耀渠首 ——解读淅川县先进群体精神特质

    信息发布者:祁金波
    2017-10-08 10:58:19   转载

     u=593256043,788505005&fm=27&gp=0.jpg                  淅川,楚国始都丹阳所在地,“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是楚人先祖在这里艰辛创业开国的精神写照。

     

      淅川,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半个世纪近40万人用奉献和牺牲写下了举世震惊的移民史,“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移民精神”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中原大地的精神脊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半个世纪的历史大潮中,淅川县经历了世纪移民、脱贫攻坚和经济转型的历史考验,共产党员先进典型如群星般璀璨:为安抚激动的乡亲跪在坟前、嗑下响头的移民干部安建成;坚守扶贫一线、去世后银行卡上只有一千零六块四毛钱的胡金中;13年矢志不渝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上集镇大坪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来华;远离家乡28年倒在桑蚕基地田间的农业专家陆锡芳;身患重病坚持一线办案18年的“双拐法官”汪新法……

     

      他们是省、市、县乃至国家表彰的先进工作者,他们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生动教材,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温暖人心、催人奋进的时代最强音,抒写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的崭新篇章,成为出彩中原和伟大中国梦的脊梁。

     

      胸怀全局  忠诚担当  大爱报国

      长达半个世纪的移民大搬迁,他们一个“韧”字创造奇迹

     

      淅川移民史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移民这个字眼,对于淅川群众而言,就是一部奋斗史。广大移民干部胸怀全局、战天斗地,发挥“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移民乡亲一起,奏响了豪壮入云的大搬迁之歌。

     

      故事发生在2010年6月26日,发生在淅川老城镇安洼村的一幕至今仍然清晰如昨:曾在老山前线荣立三等功的老城镇移民干部安建成,因为拆迁车辆不慎破坏了村民全老汉的祖坟,为了安抚激动的乡亲,移民干部安建成跪在坟前、嗑下响头。“男儿膝下有黄金”,这名五尺高的汉子舍弃自己的尊严,换取了全村村民准时迁离。

     

      第一批移民搬迁启动时,51岁的淅川县委机关党委副书记马有志主动请缨,成为驻马蹬镇向阳村移民工作队队长。他不顾腰椎疾病,跑遍了向阳村的每个角落,宣讲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宣传国家移民政策,饿了就泡桶方便面,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儿,一犯病,服几片药,就又投入工作。最忙的一天,他召开了8次党员小组会议,2010年4月16日下午,连续忙了几天几夜的他在赶往移民村的路上突发心脏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九重镇桦栎扒村支书范恒雨为了让移民群众消除顾虑、搬得安心,2011年1月2日,他冒着刺骨的寒风和鹅毛大雪,带着群众代表到移民搬迁安置点,查看房屋建设质量,现场解决房屋建设中的问题和矛盾,突然倒在雪地里,再也没醒来。

     

      为解决移民村的土地纠纷,上集镇司法所原副所长王玉敏没顾上见病妻的最后一面,妻子火化时,王玉敏跪在地上痛哭,双手抠出了血。2011年6月16日,王玉敏一头栽倒在移民村,病逝在搬迁一线……

     

      “在集中搬迁的紧要关头,没有一名党员干部退缩,所有人不讲条件,为了移民按时安全搬迁舍弃了自己的安危。”曾任移民局局长的冀建成说,为了16.5万移民史无前例的世纪大迁安,300多名干部先后累倒,10多名党员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从累倒在迁安工作中的移民干部,到带富一方、自己住在土坯房的扶贫干部……更多的名字,我们无法一一列举。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位典型一座丰碑。淅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稚深情地说,半个世纪的移民史背后,是淅川人大爱报国的家国情怀;世纪和谐大搬迁和水清民富美丽画卷徐徐展开的背后,是全县20000余名党员用实际行动书写的忠诚担当。

     

      一心为民  奋发有为  开拓进取

      在脱贫攻坚和经济转型中,他们用“钢铁”脊梁撑起晴空

     

      走进淅川大地,你会发现,火热的发展气息扑面而来,生态建设提质增效,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处处是只争朝夕、大干快上的建设场景,处处洋溢着党员干部们干事创业的豪迈与激情。

     

      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全面脱贫攻坚和经济转型发展,两大任务再次考验着全县广大党员干部。

     

      已经50多岁的淅川司法局寺湾司法所所长胡金中,不顾身体有恙,主动要求担任该镇清凉寺村第一书记。为了贫困村早日脱贫,他扎根当地废寝忘食地工作,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四处奔走协调资金架桥铺路。村里的路通了,贫困户的致富产业落地了,胡金中却倒下了……他去世后,家人发现他的工资卡上只有一千零六块四毛钱,全家至今住在出租房里,老母亲还卧病在床……

     

      九重镇张河村人多地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为使村民早日走上富裕路,他带领村干部走南闯北跑市场,为省下来几万块钱,他坐的是最便宜的绿皮火车,能在火车上对付一晚就不住店,喝凉水、吃方便面。通过多方考察,从2003年开始,张河村陆续引进优质辣椒、新西兰青皮豆、甜叶菊和日本高糖南瓜,开发立体种植。通过他的努力,张河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亩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仅此一项为农民增加60%年均收入,形成了张河村富村富民的绿色支柱产业。

     

      上集镇大坪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来华用13年时间,把昔日一个省级贫困村建设成为省、市、县先进村,在为困难群众协调住房贷款时,因连日奔波,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以身殉职,年仅49岁。他走时没给羸弱的妻子留下一份厚实的家产,却留给上千乡亲一份令人称道的“家业”:一个年产值3亿元的大理石产业园,一个日益繁荣的美丽新家园……

     

      为让一渠清水北送,毛堂乡普通共产党员靳银成2008年起担任护林员,他常年吃住在无人深山中,穿越山路“十八盘”、游走悬崖“阎王岭”是家常便饭。在骇人山火和盗砍分子威胁的生死关头,靳银成没有丝毫后退,先后被评为淅川“最美护林员”“最美淅川人”。

     

      西簧乡柳树小学教师尚士忠忍受身体病痛坚守山村40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见证“一生从教、一生献教”的坚定信念;淅川县法院荆紫关法庭法官汪新法双侧股骨头坏死后,依然拄拐办案18年,办理案件3000余件,无一错案、无一发还改判、无一投诉和上访的纪录……还有更多感人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尽。

     

      “淅川先进共产党员群体涵盖了各行各业,他们的动人事迹成为引领时代精神的旗帜,散发出无穷的感召力。”王稚表示,当下淅川县正全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素质提升和固本强基工程,在薪酬待遇、任职待遇和政治荣誉等方面制定奖惩办法,进一步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引领作用。

     

      “一个地方一种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历史际遇、文化渊源和社会实践锻造。”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认为,历史上敢于战天斗地、长于开拓进取、勇于奋发有为的楚人栉风沐雨而来,历经时代考验和磨练,已转变为淅川人特殊的精神气质,在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群体身上表现得尤为集中和突出,他们必将为淅川“后移民时代”跨越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345截图20171008104838.png   村网通是一个系统的、面向乡村的网络惠民工程。该工程为全国每个乡村建设了一个门户网站,我们俗称为:村站。村站是根基,主要服务于乡村生活,村站站长以在村站上发布本村信息、图片、宣传自己的家乡人和事,宣传自己家乡的农产品特产;易村集是全国最大最全的乡村分类信息平台,是一个神奇的网站,易村集服务于乡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为生活和生产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村民可以方便的搭建分类信息店铺,让乡村信息活起来并创造价值;完善的乡村电商平台,让每个村民都可以简单的开通自己的网店,搭建乡村产品网店(B2C)、搭建农产品批发采购店铺(B2B)、销售自家的土特产,销售大宗农产品将变得轻而易举;小商通为所有商家和企业提供快捷的上云服务,一条龙建站服务,让品牌建设变得简单,让企业链接互联网,通过小商通宣传推广的同时也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村网通还会拓展更多线下创富项目,村站站长是村网通线下项目的优先选择的合伙人。村网通工程旨在通过乡村系列网站和功能的搭建为农民通过网络致富提供有力的平台保障。                            

    2345截图20171008105054.png

    2345截图20171008105054.png想加入村网通免费认领村站的朋友扫描上门的二维码就可以申请加入,村网通一个开启互联网财富之门的好项目,可别说木有告诉你哦。

    打赏捐赠
    2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